通用航空 无人机产业 专家观点
编者按:8月22日,中国通用航空协会筹备组、中国航协通航分会、中国信息协会通航分会、北航校友通航协会在北京联合举行了“十四五”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代表性无人机企业的专家60多人出席会议,现将部分与会专家观点摘编如下:
著名航空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教授:
在发言中回顾了无人机的发展,提出高高空无人机、临近空间无人机、隐身无人机、微小型无人机、有人与无人联合运行、蜂群无人机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刘院士建议:十四五时期发展无人机产业,一是要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战略引领,要改变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的局面;二是要避免无序竞争,引导企业规范发展;三是要加强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对中大型无人要加强适航认证;四是针对无人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设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攻关,如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智能飞控及所用专用芯片和软件等;五是要加强军民融合,促进成果转化;六是要加强无人机指挥与操作员的培训。刘院士特别指出,形成报告,可以通过中国工程院向上呈报,使会议成果发挥影响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沈士团教授:
指出无人机产业发展需要特别强调创新驱动,要从无人机的理念创新、设计创新到运营模式创新,走出一条创新引领的无人机发展路子,推动我国无人机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台阶。
工业与信息化部装备司原副巡视员石靖敏:
在发言中系统梳理了我国无人机发展现状和无人机管理法规和政策体系。 认为十四五期间,消费类无人机增速将继续放缓,向小型化、精品化发展; 商用类工业级无人机将大幅增加,需要长航时、大载重比、速度快、功能复杂、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的产品; 无人机与其他人工智能设备将融合发展; 随着大型复杂无人机发展,将会形成专业化分工与生产能力(小型动力生产研发企业等配套企业); 无人机军民融合发展是重要的发展途径之一; 一段时间内,依旧存在着法规标准缺乏、监管不力、基础应用配套不足等问题。 对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她特别强调要按照战略研究、规划思路、发展规划、项目计划的流程进行编制; 要加强多部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同,尽快出台管理法规政策; 要加快管理保障能力条件建设,要研究国家监管平台建设,要保证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 要加大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创新; 要引导研发和生产企业提升能力; 要鼓励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发挥作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党委书记王养柱教授:
在发言中建议要从机、站、链三个主要环节规划十四五的工作,一是要抓住新基建的有利条件,提前谋划十四五发展,特别要关注无人机的运营管控; 二是要在芯片、软件、飞控等关键技术上争取突破,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三是在管理上,要创新模式、流程、团队; 四是要特别关注无人机数据链的安全问题,对公网安全性要充分评估,进行安全性测试。
民航科学研究院适航所副所长刘薇薇:
发言就民用无人机适航审定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了意见。 系统回顾了无人机适航审定的发展历史,对适航审定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十四五要加强基于风险的无人机适航审定工作,一是要建设由无人机审定中心+各管理局专业指导组成的国家队; 二是要将体系审查和产品审查相结合,突出体系审查; 三是完善适航标准、制定审查单,以审促建; 四是引入外部专家力量,解决专业审查难题; 五是简化审查过程,选取重点和无人机特有项目进行审查。 十四五期间,无人机适航审定将坚持基于风险的审定原则,探索自主创新的无人机适航管理体系,形成三出,即一要提出自主的无人机适航审定技术标准,并发挥我国无人机产业优势,将我国适航标准推向国际,二要通过无人机适航审定实践培养出一批无人机行业权威的审定专业人员,三要推出一系列通过审定安全可用的无人机产品,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并通过应用实现对适航法规管理的正向反馈,不断完善适航管理。
中国公安大学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孙永生:
做了题为《无人机反制现状及十四五低空安全发展》的发言。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低空安全方面出台的有关政策和现有技术体制后,对十四五低空安全的发展,提出要建立七个体系、六种机制和三项制度,七个体系:国家低空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国家低空安全制度保障体系;国家低空交通管理体系;国家空防领导指挥体系;无人驾驶航空器全流程服务体系;无人驾驶航空器质量认证体系;无人驾驶航空器预防管控体系。六种机制:重要目标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重大活动低空安保工作运行机制;防控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低空安全重大风险应急响应机制;低空安全部际联席工作机制;防控装备分类分级、动态反馈机制。三项制度:低空安全实战演练制度;专业人才培养、定期培训制度;无人机反制设备监管制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重大装备处处长金伟:
在发言中特别针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提出十四五应特别注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补短板、强链条、优环境、成体系。我国无人机虽有很大发展,但在核心芯片、软件、传感器、小型油动发动机方面还有卡脖子的问题。要积极应对这些问题,要系统梳理一下产业链各环节,找出缺项,下大力气补短板。在补短板时,技术路径非常重要,要综合使用建链、延链、优链、脱链、触链的策略,立足内循环,发挥国内优势统筹规划与布局。二是要突出创新,要加大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优化技术管理模式。三是要坚持需求牵引,市场导向。四是要实行分类管理,军用与民用,小型消费类与中大型工业用要适用不同的管理政策。五是坚持开放融合,坚持军民融合、国内国际融合、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北航自动化院自控系副主任全权:
介绍了基于虚拟管道的分布式密集集群飞行控制方法,对蜂群无人机的发展以及在城市立体交通中的应用做了讲解。
航天彩虹无人机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永明:
介绍了彩虹无人机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十四五的发展思路,指出十四五要特别关注无人机的发展,特别是长航时、新能源重载无人机的发展。要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高质量、高效益。要组建专业经营平台,服务不同的领域。要打造过硬的技术团队。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妍:
介绍了亿航公司在构筑城市空中交通生态方面所做的工作,提出十四五期间应着重解决空域访问管理规定、运行程序设计、产品适航认证、UAM行业标准、城市空中交通各系统间的接口标准、运行数据记录要求和飞行器与地面、飞行器之间的通信能力问题。
北航校友通航协会副会长程泊霖:
做了题为“十四五无人机产业专业化发展趋势及建议”的发言,介绍了我国无人机目前的现状和问题后,对十四五时期无人机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坚持以技术为支撑的市场导向研发方向,适当超前部署,加强中重型飞机平台的研发,特别关注结构设计、气动仿真、材料选型、动力选型等方面;二是要加强飞控的智能化飞控的研发;三是加强无人机动力系统的研发,小型油动发动机、新能源动力等;四是加强中重型无人机适航认证,推进标准化、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五是加强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如中重型工业无人机的金融租赁机制的建立);六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芯片十年免税政策应扩大用于航空发动机、智能飞控、重载无人机企业);七是组建产业基金,重点支持重点项目(如重载无人运输机、临近空间无人机等);八是加强产业空间布局,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九是加强公共研发、信息等平台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副研究员张福彪:
就十四五期间无人机的智能化发展做了介绍,认为无人机实际上是在网络环境中由数据驱动的空中移动智能体。当前要特别关注无人机自主性、互操作性、智能化发展。他建议:一要加强无人机智能飞控的自主可控,当前基于ARM结构、开源软件发展的无人机产业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繁荣,应注重无人机的物理安全、信息安全。二是应注重无人机标准化生态的建立,应建立多种场景的无人机试验场。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杨凯:
主要就5G与无人机的结合进行了讲解,对无人机数据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成都航院通航学院执行院长何先定:
发言的主题是“十四五无人机产业服务的思考与建议”,认为随着大中型复杂无人机广泛应用,无人机产业生态将系统建构,无人机研制生产运营正逐步分离,专业化无人机运营公司将成为无人机购买及应用的主力军。建议十四五期间应特别关注无人机服务的专业细分与精准服务:一是系统规划,体系发展。按无人机用途与风险等级,分级分类建构产业服务体系,制定规划促进发展;二是加强空域、安全与综合监管体系建设,促进消费娱乐无人机发展;三是制定政策激励“无人机+”应用产业发展,尤其是在农业、测绘、电力、减灾防灾救灾、安防等行业应用;四是推进无人机低空航路建设,促进无人机支线物流、载人、载物、巡河、巡线、巡路等固定航线运行;五是打造一批无人机产业聚集示范区,促进无人机产业服务生态圈建构;六是在无人机产业集中的省市示范建设一批无人机创新服务平台;七是大力支持无人机标准、适航技术、SLAM(同步定位、建图与避障)无人机感知技术等研究与应用,提升无人机安全与自主性;八是建构无人机人才培养与资质体系,支持无人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尤其是中高风险、大中型无人机飞行操控人员的培养。
北京东进航科公司董事长张宁:
介绍了海南省无人机监管平台的建设、运营情况及对未来的思考。海南省无人机监管平台是立足于无人机产业生态建设,本着有利放,而不是禁、底线执行的思路建设的,投入运行以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促进海南省无人机的发展和公共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张宁特别强调要推动基于管理数据产生的保险理赔机制的建设,通过监管平台的精准数据,建立保险理赔模型,从而推动精细化的理赔管理机制,使无人机使用更安全,更放心。
北航天宇长鹰公司副总经理许慧远:
介绍了企业在无人机方面的业绩,对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议:一是要建立产业生态系统,注重运营层面的基础建设;二是关注新基建条件下的新技术应用,如5G、6G、卫星互联网等;三是制定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推进产业发展。
北方天途公司董事长杨苡:
介绍了国内无人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训现状,介绍了天途公司自主研发的三大教学系统,即无人机VR教学训练系统、无人机地面站模拟训练系统、无人机电子考试系统,以及课程课件解决方案和教务管理解决方案。对十四五时期的无人机培训服务提出了建议:一是加强无人机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动态更新培训标准体系,时刻瞄准社会所需;二是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配合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创客引导和应用挖掘,提高创新思维;三是打造有机融合的培训生态圈,形成校方、企方和学员多方共赢;四是无人机培训体系是国家无人机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需要培养支撑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并占据国际地位的人才队伍,为无人机产业提供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
北京驼航科技公司董事长王强: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重载旋翼无人机的情况。针对其涉及的总体方案、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能源动力技术、传感器技术、可靠性技术等进行了重点讲解。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德虎:
介绍了顺丰开展无人机物流运输试验的有关情况。
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刚印:
做了题为“工业类无人机市场现状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的发言。在介绍了我国工业无人机的发展现状之后,针对十四五规划,他建议:一是聚焦航空活塞发动机研发生产,完善工业类无人机整机配套体系;二是搭建工业类无人机设计与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夯实工业类无人机科研基础;三是建设无人机综合管控平台,使无人机飞行可规避、可探测、可控制。
与会专家建议:
国家在制定十四五无人机产业发展规划时,要立足提升无人机产业链竞争力和确保供应链安全度进行全面规划。一是要科学布局我国无人机产业链,注重产业体系协同化发展问题,确保无人机产业全面稳健发展。二是要有效提升无人机产业价值链,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重点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提升无人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着眼打造无人机产业协同创新链,确保我国无人机关键技术和产品自主可控。四是要全力保障我国无人机产业的供应链,建立确保产业链安全的配套体系。五是要着力构造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的保障链,建立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
中国通用航空协会筹备组组长丁跃:
在总结讲话中说,要充分理解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国内大循环”、“中长期”、“持久战”、“补短板、锻长板”的深刻意义。“十四五”无人机产业发展,要深入研究内循环的发展环境,寻求产业新的突破。我国今年的市场消费规模已经超过40万亿人民币,市场总规模是400万亿,依靠国内大循环促进无人机产业实现大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具备的,要深入研究国内这个市场,开拓新的应用,创新赢利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在关键技术上,要洞察技术变局,采用高效灵活的开发模式,重建技术支撑体系,打通无人机产业新一轮发展中涉及的技术、产业、经济、应用、运行、政策、法规等通道。要加大无人机基础系统软件、关键芯片、发动机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支持力度,加快全局化、成体系布局,摆脱关键技术方面对国外的依赖。
来源通航在线
2024-08-21
2024-08-12
2024-07-10
2024-07-05